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复杂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教务处严格按照学校安排部署,牢记教学初心,疫情防控有力度有温度,工作落实有思路有举措,确保疫情防控和教学工作“两手抓”“两不误”,保障高质量完成计划内各项工作任务。
多措并举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运行
教务处深刻领会《关于全国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精神的报告》精神,统筹疫情防控和本科教学工作,在切实保障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基础上,结合延安市和校园疫情实际,适时调整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工作方案,确保了教育教学进度和质量,做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教务处就疫情期间本科教学正常运行召开专题会,研判本科教学的关键环节,注重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教学精细化管理。对因疫情不能按期返校和已经返校的学生,要求教师做到“一生一案”“一课一案”,保障课程教学效果。
教务处制定了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工作方案与应急预案,从学生、教师和教学资源入手,组织教师学习网络教学平台建课、授课操作,以及上传教学资源。同时对学生进行在线培训,按照新的疫情形势,修订了教师版、学生版使用手册和常见问题解答指南,多途径为教师开学授课做好技术保障。鼓励教师开展“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采用“分阶—混合—翻转—成果”模式组织教学。学生按照课前任务单,线上自学教学视频,参考有关资料,在互动区开展讨论,完成作业或者自学测试。教师答疑,师生互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线上教学经验。编撰“延安大学本科线上教学简报”(三期),充分发挥典型实践示范引领作用,提升教师线上教学水平。
通过强化学校、教务处、评估处、学院(部)、教师、学生等六级主体责任,形成“组织线上教学—评价反馈教学—调整线上教学”的评估与督导模式,切实做到在线教学标准和质量不能降。
为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工作,畅通学生线上学习渠道,教务处联合网络中心特向全校学生每人发放50G“线上上课免费流量包”,减轻了学生线上上课网络资费压力,赢得了全校学生的一致好评。同时,按照“不聚集,少接触”的原则,减少学生在公共场所集中聚集,决定开展线上错峰上课,制定了《疫情防控期间错峰上课方案》,并在教学管理群等平台发布《关于疫情期间开展线上错峰上课等有关事宜的通知》,为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筑起了一道安全屏障。
疫情期间,线上教学教师参与人数785人,课程总门次达3140门。
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暖心送考
3月12日,在严格疫情防控形势下,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如期举行。我校共有1907名考生参加考试,学生分布在新校区和杨家岭两个校区,需要去往市内6个考点参加考试。考试分为上午一场,下午两场,所有考生参加考试场次有7种不同组合方式,且每场考试每个考点参加人数不等。为了保证考生所在考场与学校实现点对点接送,共往返车次130趟。
我校积极科学地应对特殊情况下的正常考试,学校主要领导和分管校领导靠前指挥,亲自安排部署。教务处、学工部、后勤处和保卫处等部门协同配合,提前策划,制定工作方案,选派20余名教学管理干部和6名学工干部,包车32辆,分6个工作小组负责6个考点的考生,每辆车上都有专职服务的工作人员。为了避免疫情期间外出聚集,学校实行送餐制,中午为学生送餐690份,菜色多样营养均衡,满足考生基本需求。
考试期间,谭虎娃副校长全程坚守一线指导,并带领教务处相关领导慰问了各工作小组。 师生共克时艰,老师们悉心安排送考工作,学生们积极调整心态安心备考。疫情并不能阻挡考生追求梦想的脚步,对于学校此次用心的准备和周密的安排,同学们激动地说:“真的很受感动,母校真的太贴心了,从交通保障到餐饮服务都很到位,疫情下参加考试没有一点压力,纷纷表示愿以优异的成绩回馈母校。”工作人员表示:“不算前期安排,从当天凌晨4点开始,一直工作至晚上8点,身体确实很累,组织这样的送考工作,确实相当复杂,需要非常精细的安排,但实现了考生闭环安全考试,心里是踏实的和愉快的。”
《延安日报》对延安大学“暖心送考”事迹进行了整版专题报道。
举行“走进圣地熔炉”——本科招生线上宣讲活动
3月21日,教务处以线上直播的方式举行了招生宣讲与咨询会。招生办以图片、小视频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和家长全面展示了我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专业特色和校园环境等,耐心细致地解读了我校的招生政策、历年录取情况等。在互动答疑环节,考生和家长围绕志愿填报、专业选择和就业前景等关切问题,与招生办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本次线上直播为广大学生和家长提供了一对一的咨询服务,获得了家长和学生的点赞,参与线上咨询互动人数约有500人次。
疫情无情,人间有情,众志成城,迎难而上。教务处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多措并举保障各项工作平稳运行,不仅体现出了精细化和高效率的管理能力,也彰显了延大人“以人为本”的工作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