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院系:
为进一步推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引导教师积极投入教学方法改革实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校决定开展第六批课堂教学改革专项项目(以下简称“课改项目”)立项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立项宗旨
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和陕西省教育工作会议和延安大学教学工作会议精神,坚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二、主要内容
课改项目旨在以课程为载体,以“内容”与“方法”为切入点,进行本科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的改革探索。一是教学内容改革要依据教学大纲,处理好教材与参考资料、线上资源与线下资源的关系,及时将学科前沿研究成果吸收到教学内容中;二是教学方法改革要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改革,鼓励采取启发讨论、问题探究、案例分析、科研训练、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和组织方式;三是要打破传统课程考核模式,积极探索非标准答案式考试模式,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理性的批判精神和科学的思维能力。同时要结合专业特点、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采取多样实效的考核方式,强化过程性考核评价。
三、基本要求
第六批课改项目将集中支持专业课程群课堂教学改革。专业课程群课堂教学改革要紧密结合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重点结合院系一流专业建设、卓越人才培养、创新创业教育等工作,凝练专业核心课程群,形成整体的改革思路,推动专业课程教育教学质量提升。项目基本要求如下:
(一)第六批课改项目要求院系统筹考虑,统一规划,做好专业课程群的遴选和组建工作。
(二)每个专业课程群要求设置一名负责人,统筹推进专业课程群的建设与课堂教学改革工作。专业课程群内每门课程需指定课程课改负责人,围绕专业课程群整体改革思路,推动课程课堂教学改革。
(三)学校将根据专业课程群的课程门数予以不同的经费支持,原则上每个课程群整体改革经费1万元,课程群内每门课程改革经费1万元。
(四)第六批课堂教学改革项目建设周期为1年,项目要围绕2018-2019学年所开设的课程开展课堂教学改革。
(五)专业课程群的各门课程围绕整体改革目标和改革思路,可根据课程不同性质,采取不同的改革方式,鼓励部分课程采用“混合式教学”的改革,培育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
(六)有意向申报第六批课堂教学改革的专业课程群,均需提前在优慕课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建课(建课程序及标准见附件),学校根据网络教学平台建课情况、申报材料和组织专家听课等环节进行立项认定工作。
(七)专业课程群负责人原则上具有高级职称,鼓励省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团队负责人等担任专业课程群课改项目负责人,鼓励原各级各类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双语示范课程等负责人,课改优秀项目负责人积极参与课程群课堂教学改革。
(八)各院系申报专业课程群数及专业课程群的课程门数不限。
四、立项程序
1.院系遴选推荐。各院系根据专业布局和专业发展现状,统筹安排部署专业课程群课堂教学改革工作,自行遴选和组建专业课程群,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各专业课程群需认真填写《延安大学专业课程群课堂教学改革项目课程群改革实施方案》《延安大学专业课程群课堂教学改革项目课程改革实施计划表》《第六批课堂教学改革项目课程表》(每学期开学前报送)《第六批课堂教学改革项目汇总表》(见附件),经教学副院长(副主任)签字并加盖院系公章后报教务处。
2.学校认定。学校通过建课检查、材料评审、专家听课、全校公示等环节,公布预立项名单。
请各院系于2018年9月3日前将申报项目的纸质版汇总表和课表(一式一份)和《申请书》(一式三份)及其电子版材料以院系为单位统一报送教务处教学科(地址:逸夫楼208,电话:2332185)。
附件:
1.《延安大学课堂教学改革项目课程群总体改革方案》
2.《延安大学课堂教学改革项目课程改革实施计划表》
3.《第六批课堂教学改革项目课程表》
4.《第六批课堂教学改革项目汇总表》
5.《延安大学优慕课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建课指标》
教务处
2018年7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