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院系:
为进一步推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引导教师积极投入教学方法改革实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校决定开展第四批课堂教学改革专项项目(以下简称“课改项目”)立项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立项宗旨
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和陕西省教育工作会议和延安大学教学工作会议精神,坚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二、主要内容
课改项目旨在以课程为载体,以“内容”与“方法”为切入点,进行本科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的改革探索。一是教学内容改革要依据教学大纲,处理好教材与参考资料、线上资源与线下资源的关系,及时将学科前沿研究成果吸收到教学内容中;二是教学方法改革要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改革,鼓励采取启发讨论、问题探究、案例分析、科研训练、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和组织方式;三是要打破传统课程考核模式,积极探索非标准答案式考试模式,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理性的批判精神和科学的思维能力。同时要结合专业特点、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采取多样实效的考核方式,强化过程性考核评价。
三、基本要求
第四批计划批准课改项目100项左右,项目建设周期为一学期,拟采取分类、分层建设。分类即理论课程和独立设课的实验课程两大类;分层即“混合式教学”方法改革和专题式教学改革两个层次。具体如下表所示:
类别 |
层次 |
经费(万元) |
备注 |
理论课程 |
“混合式教学” 改革 |
1.5~2.0 |
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资源建设、录制微视频、开展教学设计、编制课程教学大纲等,对课堂教学内容及方法开展系统性的教学改革,改革要涉及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内容及方法改革、教学过程评价及考核方式改革等多个方面,并且各个方面相互影响,关系紧密。结题时初步构建一个可以推广的典型教学模式,用于网络优质课程资源开发的费用不低于课程总经费的50%。 |
专题式教学改革 |
0.5~1.0 |
针对教学中的某一个方面比如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或者课程评估等开展的深入改革并能取得显著成效。 |
独立设课的实验课程 |
“混合式教学” 改革 |
1.5~2.0 |
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资源建设、录制仿真视频、开展教学设计、编制课程教学大纲等,对实验教学内容及方法开展系统性的教学改革,改革要涉及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内容及方法改革、教学过程评价及考核方式改革等多个方面,并且各个方面相互影响,关系紧密。结题时初步构建一个可以推广的典型实验教学模式,用于网络优质实验课程资源开发的费用不低于课程总经费的50%。 |
专题式教学改革 |
0.5~1.0 |
针对教学中的某一个方面比如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或者课程评估等开展的深入改革并能取得显著成效。 |
项目基本要求如下:
(一)课改项目要围绕2017-2018学年第1学期所开设的课程开展课堂教学方法改革。
(二)改革课程原则上为专业主干课程,课程要有充足的改革时间,原则上不支持周数低于9周的课程。
(三)项目将重点支持理论课的课堂教学改革,对实验类课程适当予以限制。对于申报“综合改革”层次的课程,优先建设完全采用“混合式教学”的改革,培育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
(四)有意向申报课堂教学改革项目的课程,均需提前在优慕课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建课(建课程序及标准见附件),学校下学期开学后根据建课情况和申报材料进行课改项目的立项工作。
(五)项目负责人主要是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鼓励富有实际教学经验的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课改项目负责人,优先鼓励有一定改革基础的、具有示范辐射意义的课程申报该项目。
(六)项目负责人原则上只能申报1个项目。
四、立项程序
1.个人申请。各院系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均可申报课改项目。项目负责人认真填写《延安大学课堂教学改革专项项目申请表》《第四批课堂教学改革项目课程表》《延安大学课堂教学改革专项项目汇总表》(见附件),报院系初评。
2.院系推荐。各院系组织专家对各位老师申报的课程进行评选,遴选优秀项目汇总上报学校。
3.学校认定。学校对院系推荐上报的项目进行建课检查、汇报答辩、专家评审、全校公示等环节,报校长办公会审定后公布。
请各院系于2017年9月4日前将申报项目的纸质版汇总表和课表(一式一份)和《申请书》(一式两份)及其电子版报送教务处教学科(地址:逸夫楼208,电话:2332185)。
附件:
1.《延安大学课堂教学改革专项项目申请表》
2.《第四批课堂教学改革项目课程表》
3.《延安大学课堂教学改革专项项目汇总表》
4.《延安大学优慕课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建课指标》
教务处
2017年7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