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安精神资政育人调研项目管理办法 (修订)
延安大学是延安精神形成的重要参与者和实践者,更是延安精神的继承者和弘扬者。研究和弘扬延安精神是延安大学的天然使命,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是延安大学的光荣传统。学校通过开展资政育人调研工作,在发扬和传承延安精神的同时,着力培养具有延安精神特质的新时代大学生。
一、调研目的
根据陕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通过资政育人的社会实践和科研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实事求是的精神品格;立项组建资政育人调研团队,紧紧围绕陕北地区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等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展相关课题的资政调查与研究,形成一批为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提供决策咨询的研究成果,充分发挥我校为地方发展出谋划策的智库作用。
二、调研主题
学校围绕陕北地区(延安市和榆林市)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每年拟定资政育人调研项目选题指南,确定调研相关主题。选题主要来源如下:一是各市发改委提供。学校将于延安市、榆林市发改委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由发改委根据两市发展规划及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提供相关调研选题。二是地方各级政府部门提供。学校将与延安市、榆林市各级行政部门展开密切合作,遴选高质量的调研选题,为各级行政部门提供资政建议。三是实施重点项目定向招标制度,深入推进校企校政合作。学校组织调研团队与政府、企事业单位共同为其把脉会诊,确定研究主题,签订合作意向书,更有针对性解决政府、企事业单位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资政意见,实化资政育人效果。
三、立项方式
资政育人调研项目以成果导向予以资助。重点项目每项资助经费为3万元,一般项目每项资助经费为1万元。项目期限一般为1年,如因特殊情况需延期实施的项目,延长期限最长不超过1年。
四、立项程序
调研可以利用实习、见习、暑期社会实践等本科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开展形式灵活的调研活动。调研活动具体流程如下:
(一)项目申报
项目组填写《延安大学资政育人调研项目申请表》,上报教务处审批。
(二)项目审批
学校将组织专家对各学院申报的调研项目进行论证评审,评审出拟资助的调研项目。
(三)结题验收
1.结题验收表
2.调研报告
3.资政报告及采纳证明,资政报告要求按照调研基本情况、存在问题、政策建议三部分体例撰写,被采纳证明要求有被采纳部门领导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
五、项目保障
(一)组织保障。学校成立“延安精神资政育人调研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处,负责项目的日常管理。
(二)人员保障。项目由一名教师和一名学生联合主持,组建调研团队(必须有学生参与,团队人数不限)。项目教师主持人为项目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整个项目的设计规划、组织实施、过程监控和经费管理。
(三)政策保障。本项目按校级教改项目对待,教师评职称时予以加分,学生可参照创新教育学分相关规定申请学分。
(四)经费保障。学校设立了专项经费用于资政育人调研活动,同时对被政府采纳的资政报告予以绩点奖励。